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,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,99热在线这里只有精品,国产绿帽绿奴一区二区

首頁  > 研究與探討   > 正文

新時代“講好中國故事”需要新思路新舉措
2021年NO.4 研究與探討 作者:黃日涵

  編者按:

  7月16日,華僑大學與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在京聯(lián)合舉辦新媒體時代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暨“講好中國故事”學術研討會,會議邀請有關高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、網(wǎng)絡大V等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講好中國故事。本文匯集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相關觀點。

  當前國際輿論場“西強我弱”的現(xiàn)象仍然存在,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“講好中國故事”,團結更多的華僑華人、留學生以及西方主流世界的精英,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(huán)境,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。

  當前“講好中國故事”的困境

  “講好中國故事”是一項長期的工作,需要久久為功。目前,我們在國際傳播工作上,仍然面臨幾大短板。

  第一,國際傳播人才仍然較為匱乏。隨著時代的變革,國際傳播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,更要有極強的實踐經(jīng)驗,才能在復雜的國際傳播競爭中取得優(yōu)勢。近些年來,海外留學人員逐步回歸,懂外語、懂外國的人才逐漸增多,但真正懂國際傳播特別是具備豐富實踐經(jīng)驗的高層次新媒體領域國際傳播人才仍然非常有限。

  第二,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構仍然需要加強。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,需要內外有別,需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更需要學會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”,這樣才能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真正走進對方的內心。

  第三,“講好中國故事”的方式還不夠“接地氣”。傳播不等于宣傳,不能高高在上、一味灌輸,需要用平等的語氣和受眾接觸,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,更需要注重交流和溝通,才能引起受眾共鳴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“講好中國故事”六大突破點

 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,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好中國聲音,展示真實、立體、全面的中國,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。這就要求我們在“講好中國故事”上轉變思維觀念,創(chuàng)新思路舉措和方式方法。需要聚焦以下方面。

  第一,場域。在進行外宣傳播的時候,對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要針對性地采取策略,做到“一國一策”。眾所周知,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(qū)秉賦是不一樣的,歷史文化傳統(tǒng)、制度等也都不一樣,我們不可能以同樣的方式、同樣的聲音、同樣的體量去講中國故事,需要地區(qū)化、國別化,根據(jù)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,在故事內容、傳播方式、講述方法等方面增強針對性,而不能追求某種過于普遍的單一的方案或者方式。

  第二,位置。為了不被美西方國家“帶節(jié)奏”,需要強化位置意識,需要以我為主來設置議題。在宏觀層面,要積極針對全球開放合作、改革完善全球治理、拓展全球伙伴關系、管控中美戰(zhàn)略競爭、推動周邊區(qū)域合作、處置全球公共衛(wèi)生安全危機、維護戰(zhàn)后國際秩序、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、推進東亞經(jīng)濟合作、落實中非發(fā)展合作、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等重要議題發(fā)揮主觀能動性,邀請更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,讓中國能夠發(fā)揮更為積極重要的作用。

  與此同時,在微觀層面,要學會換位思考、平衡中外,聚焦具體細節(jié)。比如氣候變化問題,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,在這方面中國有很多成功經(jīng)驗,可以在這一領域加大力度,下足功夫,積極發(fā)聲,更多發(fā)聲。綜合來看,在議題設置上要逐漸實現(xiàn)以我為主,尤其是在美西方國家媒體比較強勢的情況下,不能隨波逐流,否則就容易陷于被動。

  第三,節(jié)奏。由于國際環(huán)境瞬息萬變,在每個重要時段、節(jié)點都是有主題的。除了全球攜手抗擊疫情主題,接下來還可以聚焦經(jīng)濟復蘇領域。這方面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,比如全球如何應對糧食危機。根據(jù)聯(lián)合國相關預測,非洲等地區(qū)的發(fā)展中國家,可能會面臨糧食危機。對此,可以主動出擊,在這些國際關注的重點議題上,開展研究和探討,積極推動南南合作,幫助發(fā)展中國家減貧脫貧和解決糧食問題,爭取更多的國際輿論支持。

  與此同時,在設置議程上要有體系性的故事線,這個故事線就是中國如何在全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,“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”。講好中國如何真正地為世界、為全球社會做出更大貢獻,這是故事主線。掌握好這個節(jié)奏,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,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。

  第四,方式。在“講好中國故事”的過程中,更需要注重“民間”因素,加強人文領域的交流,進行文明之間的對話。要通過潤物細無聲、潛移默化的方式講給對方聽。不能老是只說給自己聽,這樣起不到實際效果。因此要轉變思路,說的不光要讓對方聽到,讓對方理解,更要進入對方的內心,要讓對方理解認同。

  要實現(xiàn)和對象國一起“講好中國故事”的良好效果,這就需要爭取對象國受眾幫助一起講,否則就會困難重重。要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首先必須通過多交流、多溝通,讓更多對象國受眾內心喜歡和認可,使他們走近中國、了解中國。

  與此同時,也要關注青年的力量。青年是最活躍、最積極的群體,也是未來國與國交流的主力。習近平總書記在8月10日給“國際青年領袖對話”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中,對他們積極到中國各地走訪、深化對華了解表示贊賞,鼓勵他們加強交流互鑒,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。

  在國際傳播過程中,不僅要有內容上的頂層設計,也要全盤規(guī)劃內容的制作工作;既要有追求流量的內容,作為對輿論戰(zhàn)的及時回應,同時也要有長效性的規(guī)劃,這樣才能達到久久為功的效果。

  第五,情境。在國際傳播的過程中,要注意避免用說教的方式。李子柒之所以取得成功,最重要的原因是李子柒實現(xiàn)了“共情”,只有“共情”才能“出圈”。李子柒所講述的故事,盡管是中國式乃至東方式的,但是卻是全球各個國家地區(qū)的人們每天都要去面對的日常生活,非常具有“煙火氣”,這就容易產(chǎn)生“共情”的效果,這才是她成功的真正秘密所在。通過人人都可以懂的故事,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,記錄一年四季的變化,這些再“接地氣”不過的事情,可以讓全球的網(wǎng)友產(chǎn)生共鳴。

  第六,介質。現(xiàn)在的工作重心也不能完全聚焦在“新生代、新媒體”。新媒體確實應該是工作的重要突破點。但與此同時,也需要對傳統(tǒng)媒介進行再挖掘。現(xiàn)在處于一個信息過量的時代,大眾對流媒體尤其是對碎片化的新媒體,往往容易產(chǎn)生審美疲勞。特別是對于一些精英群體而言,他們往往還是喜歡選擇被優(yōu)先篩選過的傳統(tǒng)媒體。在探索推進新媒體傳播的同時,也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在傳播過程中引發(fā)受眾的思考并讓他們印象深刻。傳統(tǒng)媒體特別是報刊雜志的發(fā)行針對對象不一樣,主要還是聚焦在精英群體,所以同樣值得加以重視。

  (作者系華僑大學世界文明對話研究中心主任)




出 版:《僑務工作研究》編輯部
主 編:董傳杰
副主編:田 莉
編輯部:姜紅星 王 振 王建國
本期執(zhí)行編輯|王 振
美術設計/版式設計|陳 悅
刊 號:ISSN 1672-8831
    CN11-4111/D
地 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外大街
    35號《僑務工作研究》
    編輯部
郵 編:100037
電 話:010-68320141
      88387581

國務院僑務辦公室《僑務工作研究》編輯部 版權所有